|
|
钢琴结构浅说
编写 / 吴红江 马芮 |
|
|
|
|
第二节、弦槌 发展对音乐的影响 |
|
弦槌的形状、覆盖物的进步、发展也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钢琴音色的变化。弦槌的发展对于钢琴声音的变化以及对于作曲家的影响也是比较深远的。但由于目前所保留下来的是乐谱,而不是音响上的资料,这些书面上的资料不足以证明当时作曲家所要求的音色与作曲家作曲之间的必然联系。所以,在此仅介绍弦槌的发展,作为演奏、诠释作品的参考。
最早弦槌的覆盖物是很小的一块皮革,产生的声音轻而尖细。其覆盖物安装在其顶端。而且,弦槌的皮革会随着时间迁移而变硬,由此导致钢琴声音越来越干瘪。
|
|
图 1-9 : 1726 年克利斯多夫里弦槌正面、侧面图
|
|
而到了 1773 年,德国斯坦恩钢琴上所使用的弦槌就多了很多层覆盖物,相比较薄的皮革,开始尝试将软毛质的织物覆盖在皮革外面,其质地也相对柔软的多。 |
|
图 1-10 : 1773 年德国斯坦恩弦槌正面、侧面图 |
|
1807 年,梅亚制的钢琴的弦槌所用的覆盖物,几乎完全包裹了弦槌。 |
|
图 1-11 : 1807 年梅亚弦槌正面、侧面图
|
|
1826 年,巴黎制作师亨利·佩普( Henry Pape )采用了更柔软、耐用的材料。他的发明迅速被承认和广泛采用。
可以看到, 1850 年左右艾拉德的弦槌与 1860 年左右丘金格的弦槌与现在钢琴的弦槌已经比较相似了。这种内硬外软的制作使得弦槌富有弹性,从而能产生较为丰富的泛音。 |
|
图 1-12 : 1850 年左右艾拉德的弦槌
|
|
图 1-13 : 1860 年左右丘金格的弦槌
|
|
图 1-14 :现代的弦槌
|
|
同时弦槌的重量也在不断变化,基本上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大的。这是因为,琴弦张力的增加要求更重的弦槌来催其振动,以使更重的、更长的、张力更大的琴弦产生出更丰富的泛音、发出更强烈的声音。 |
|
图 1-15 :弦槌重量的不断变化
引自《钢琴的历史》 [ 日 ] 白砂昭一
|
|
古典乐派之后的音乐流派,音乐作品的响度从 ppp 跨度到 ffff ,音色层次极为丰富,这与弦槌在材质与重量上的变革不无关系。 |
|
附: 弦槌 发展的 历史事件
1721 年
马里于斯 Marius (法)提出槌式击弦机设计方案。
施勒特尔 Schroeter (德)提出槌式击弦机设计方案。
1826 年
Henry Pape 在巴黎取得用毛毡覆盖弦槌的专利。
1828 年
麦克凯依 MacKay 设计紧裹式弦槌、改进弦槌钻孔方法。
1839 年
缠裹毛毡的弦槌替代皮革制弦槌。 |
|
|
原载《中外乐器信息》2008年4-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