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结构浅说

编写 / 吴红江 马芮

 

第一编 平台钢琴

第二章 击弦机

 
 

第四节、图片资料

 

图 1-18 : Bartolomeo Cristofori 击弦机( 1709 年)

 

图 1-19 : 1720 年的克里斯托夫里击弦机

 

图 1-20 : Bartolomeo Cristofori 击弦机( 1726 年)

 

图 1-21 :约翰 · 盖布( John Geib )方钢琴联动装置( 1726 年)

1. 顶杆 2. 皮革调节钮 3. 螺钉线 4. 羔皮纸铰链

5. 调节螺丝 6. 导向销 7. 弦槌

约翰 · 盖布在 1726 年设计了该联动装置,以获得更舒适的触感,直到 1860 年代,这一联动装置被用于所有的方钢琴。它有一个很容易调整的顶杆,推动与弦槌共用一个导向销的中间杆,联动装置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大大改善。 所有部件,包括更重的弦槌都拴于羔皮纸铰链上。可以通过调试调节螺丝来调节顶杆的调节钮。

 

图 1-22 :朱姆普的方钢琴联动装置( 1767-1782 )

1. 弦槌槌头 2. 弦槌档 3. 皮革铰链 4. 金属销钉

5. 弦槌柄 6. 制音器 7 栓针木块

一个小皮革弦槌,由一个薄薄的皮革铰链围住,由销钉作导向,推向琴弦。当弦槌离弦约 1/4 英寸时,键盘被按到底,但动能使弦槌继续运动。羔皮纸铰链的阻动器被小小的鲸骨弹簧(未显示)加强,将它们牢牢地推向琴弦,而鲸骨则通过栓针木块将它们从键盘后面抬起。另有一个手控制音,将阻动器从高音或低音或两者弦上抬起。
 

图 1-23 :英国式大型机械联动装置(约 1772 年)

1. 调节螺丝 2. 弦架 3. 槌头 4. 托木

5. 琴弦 6. 调节顶杆 7. 梳状档块

该联动装置简单,没有中间杠杆,槌头置于歇架上,顶杆则由梳状档块导向,部分坐落于槌托上。这种联动装置会丢失一小部分动能。它的调节系统很简单:通过调弦槌来调节联动螺丝,槌头上联动杆的擒纵器可以作精确的调节,而联动装置仍旧在钢琴内部。它运用了一块木托来捕捉返回的弦槌,这既可有助于复奏,又可有更多的惯性使联动杆回到槌托下。每个弦槌都有自己的轴钉,阻力可以通过收紧黄铜盖板来调节。
 

图 1-24 : Johannes Zumpe 击弦机( 1775 年)

 

图 1-25 : Americus Backers 击弦机( 1776 年)

 

图 1-26 :施坦因德国式联动装置( 1785 年)

1. 槌头 2. 卡钉 3. 制音器 4. 制音器侧视图 5. 装在键盘上的槌托

约翰 · 安德里亚斯 · 施坦因( Johann Andreas Stein )于 1785 年间制作的德国式联动装置。

弦槌直接装在键盘后面的拴上,没有中间杠杆或复奏助动,弦槌可以调节到距弦 0.04 英寸,而不必担心“噎”或“抖”。它没有动能损失,整个联动装置以触感灵敏轻柔著称,被当时许多的大作曲家所推崇。整个联动装置和键盘是一个整体,能够很容易地滑出钢琴前部而不需借助工具,阻动器也可以另行提出。
 

图 1-27 : 1795 年的布劳德伍德英式击弦机

 

图 1-28 :艾拉德双联动装置( 1822 年)

1. 槌头 2. 中间杠杆 3. 支架 4. 键盘

5. 托木 6. 制音头 7. 震奏弹簧

斯特巴替恩 · 艾拉德充分意识到要改进大钢琴的联动装置,使它不会阻挡或双击琴弦,于 1808 年专利发明了他的第一个制音联动装置。

1822 年,他又开发了“双擒纵联动装置”,成为现代大钢琴的基础。该设在弦槌击弦后,能够支撑它的重量,这样键盘不必返回原位,就能够发出第二个声音。上图显示键盘在原位,下图显示键盘在演奏时的联动装置。

注意,联动装置与键盘的顶端相连,制音器则在琴弦下工作。
 

图 1-29 :标准的美国 Gp 击弦机(源于 1821 年 埃拉德弦机)

 

图 1-30 :安格罗 - 贾曼击弦机( 1845 年)

 

图 1-31 :斯坦威大钢琴重复联动装置( 1875 年)

1. 托木 2. 弦槌 3. 震奏杆 4. 鼓轮 5. 6. 卡钉

7. 震奏弹簧 8. 顶杆轴钉 9. 顶杆 10. 档

1875 年西奥多 · 斯坦威专利发明了大钢琴的复奏联动装置,今天它仍旧是斯坦威钢琴的独特之处。这个装置不仅演奏可靠,而且能举起更重的弦槌。它的设计还将常见的联动杠杆和键盘的连接摒弃,使得触感更顺滑,维修也更容易。

 

图 1-32 :布劳德伍德击弦机( 1884 年)

 

图 1-33 :鲍德温击弦机

 

图 1-34 :施旺德击弦机

 

图 1-35 : Brambach 击弦机

 

图 1-36 :各式平台琴杠杆

 
 
原载《中外乐器信息》2008年4-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