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拍音及相关概念
1. 与 拍音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如果某一乐音的某次谐音与另一乐音的某次谐音的频率相等,则此谐音为这两个乐音的 吻合谐音 。
如果构成某种音程的根、冠两音的吻合谐音的频率出现偏离,则两个声波相互干涉而产生 拍 ,其合成波出现周期性的幅值变化。
单位时间内的拍的数量称作 拍频 。
拍频适中的、能为人耳所感受到的拍就称作 拍音 。当拍的拍频过快而我们很难或无法分辨时,是不会对调律提供任何帮助的。
吻合的谐音的频率是 纯点 。
高于纯点的频率偏离所产生的拍是 正拍, 低于纯点的频率偏离所产生的拍是 负拍。
音程谐音持续吻合的状态,我们称之为“ 纯 ”。
喵音是一种非常接近纯的拍音。
2.“纯”和“准”
十二平均律 是把一个八度分成频率比相等的十二个半音而生律构成的律制。钢琴使用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所对应各音的音高频率称作 准点 。当某音音高达到准点时,我们称之为“ 准 ”。
拍音是我们进行调律的判断依据,而拍音要对照纯点而言,因此我们把音程的纯点作为调律的参照点——在调律时,我们把音程的纯点作为参照点, 按照“准”的要求,听辨拍音状况,放宽或收窄音程,使音高达到“准点”。
十二平均律半音间的频率比为 12 √2,除同度、八度音程外,各种音程的频率比不呈简单的整数比。也就是说,在十二平均律制中,除同度、八度音程(“纯”即是“准”)外,其它各音程间均有拍存在。我们正是根据各音程之间的拍音数量来判定某一个音是否“准”了。在分律和检验时均是如此。换句话说,有的音程(同度、八度音程)没拍就“准”了,有的音程有一定的拍就“准”了。
3.假拍
对有些琴弦自身就带有的拍音,我们称之为假拍。如果我们调试的音程中有某一根(或两根)琴弦带有假拍,最“纯”点有拍音,且拍音等于两根弦各自的假拍相叠加。
有假拍的情况下,八度、同度在最“准”的位置仍有相对最少的拍存在。
没有假拍的情况下,八度、同度在最“准”的位置为“纯”
要知道,调律只是要调到相对最“纯”的点。
4.拍音听辨
在调律时,如果较低序列的几组吻合谐音较密集,振幅相对较大,就会同时出现拍频不同的几种拍音,干扰听辨,这时要注意把握最低序列的一组吻合谐音。
4-1拍音变化过程听辨
在初学调律时,大家往往忽略对拍音变化过程的听辨训练,而使拍音听辨停留在静态听辨的层面。这样的后果,就是把“纯点”片面地作为最后是否调“准”的参照,使调律操作带有很强烈的“碰运气”的性质。
对调律操作而言,要在操作扳手的过程中听辨纯点、判断拍频的增减。
在一定的击键频率下(假定 5次/单位时间),每次击键间隔的时间段内,拍频都会呈现出各自的特性。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无须听辨单位时间的拍频,只要击键频率适中,在每次击键间隔的时间段内,我们就可以根据不同拍频呈现出的各自的特性,而得出拍频增减变化的结论。
也就是说,只要能在识别纯点的同时听到拍频的变化,而无须执著于听到单位时间内全部的拍,我们可以尽量地提高击键频率,使短促有别的、带有各自特性的局部的拍音的声响连缀成拍频变化的“线”。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常说的“听音头”。
拍音由多到少至“纯”变化过程的听辨
当然,在调至准点后,我们需要放慢击键频率,听辨单位时间,甚至几倍单位时间的拍音状况,以判断调试效果。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常说的“听音尾”。
4-2八度听辨
拍音听辨所参照的是最低序列的一组吻合谐音。如果忽略这一概念,就会被高序列拍音所干扰:
最低音区的八度调试不易把握。从客观上讲,是因为它琴弦相对较长,泛音较强。从主观上讲,是拍音听辨的概念不清,未把握最低序列的拍音,而被高次序列拍音所干扰。
4-3五度听辨
拍音听辨所参照的是最低序列的一组吻合谐音。如果忽略这一概念,就会被高序列拍音所干扰:
纯五度试不易掌握。从客观上讲,是因为它的几组吻合谐音较密集、位次靠下、振幅相对较大。从主观上讲,是拍音听辨的概念不清,把握不住冠二、根三上的拍音,而被冠四、根六等高次序列的拍音所干扰。
平均律的五度音程44E(329.63 Hz)与37A(220Hz)有0.7拍/秒,调律时如果把握不住冠二、根三上的拍音,会被多组低序列的拍音(1.5拍/秒、2.2拍/秒……)所干扰。
思考题 :
讲一讲基音、泛音与拍音的关系。
提示:
拍音发生在吻合谐音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