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钢琴调整技术

 

第三章 触感调整

 

第四节 设定键盘触感调整“样子”

 

教学内容:在键盘分档处作键盘触感调整的“样子”

教学目的:设定部件之间的运动比例

 

I 、 调整思路

由于琴键的下键深度是演奏者首先接触到的一个触感整调参量,所以它成为其它参量整调的基础。对于使用过的钢琴而言,原厂提供的数据已发生了变化,不变的是部件之间的工作关系,具体的说,就是运动比例。调整中,要注意如下问题——

 

脱进、断联

断联是现代钢琴区分于古钢琴的重要标志之一。断联由“断”和“联”组成。“断”是指脱进——即转击器脱离顶杆并依靠惯性使弦槌击弦;“联”是指顶杆具有的周而复始的运动功能。断联的出现使钢琴实现了强弱表现和连奏,从而能够完成复杂的作品要求。

立式钢琴键盘机械的具体工作是这样进行的:下键后联动器上行,顶杆将转击器顶起,受到调节钮的阻挡后顶杆外扬,转击器靠惯性旋转、弦槌前击形成脱进。弦槌击弦后回返,档托木接住制动木,顶杆复位准备连奏。至此,断联完成。
 

图 3-4-1 :立式钢琴击弦机的运动(原载《钢琴的构造》郡司 [ 日 ] )

 

触后调整

触后是断联发生后的可下键量,反映触键弹性,是触感调整水平的综合反映。触后过小(无)的琴会使演奏者在演奏时感到手指象敲到木头般的不舒适;触后过大的琴会使演奏者在演奏时感到演奏无力、无法良好控制演奏表情。

由于调整中断联的必然发生,触后的效果成为衡量拾调调整水平的重要依据。

触后效果体现在触后量上,由键深、断联、击弦距离之间的合理关系保证。

触后的状况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判断:慢慢按下琴键,在脱进发生且弦槌回返后继续下按琴键,如果有 余程 则存在触后,反之则不存在触后。触后的量可通过断联后的弦槌前行量进行判断。

此外,相对较小的断联会使演奏者感到演奏有力、较易操控琴键使用各种演奏手法。

 

参考数据

白 键 高: 20 ± 1 毫米

键 深: 10 ± 1 毫米

击弦距离: 45-48 毫米

顶杆空动: <1 毫米(性能优良的钢琴可以做到没有顶杆空动)

脱进位置:(距弦) 2-5 毫米(性能优良的钢琴可以做1- 2 毫米)

回程位置 : (距弦) 1/3-1/4 处

音头开启 : (距弦) 3 毫米

踏瓣空动 : 2-3 毫米
 

II 、调整练习

步骤之 1 :在键盘分档处作触感调整的“样子”

使用工具:小钢尺(键深)、键深度量器(键深)、大纸圈(键深)、镊子(键深)、卡钉扳 / 棍(空动)、拾调扳(脱进)、铁丝调整扳(挡接木)、托木调整扳(挡接木)

简单说明:通过调整键深、击弦距离、脱进位置、顶杆空动距离(顶杆与转击器之间的距离)、挡接木的相对位置,作“触感调整的‘样子'”

工作方法: 1 通过增减琴键扁销处的大纸圈,调整琴键深度

2 通过在弦槌背档下增减呢毡的方式改变击弦距离

3 通过上 / 下调整调节钮调节弦槌脱进的位置

4 通过改变卡钉高度调整顶杆空动距离,调节演奏的(轻重)操控程度

5 通过调整挡接木的前 / 后、上 / 下位置,调节挡接木托接转击器的位置,确定回程位置

注意事项:调整顶杆空动时,一手调节卡钉高度,另一手轻轻地按下琴键,感觉顶杆碰触转击器时琴键下沉的位置

 

步骤之 2 :再调整触感调整的“样子”

使用工具:小钢尺(键深)、键深度量器(键深)、大纸圈(键深)、镊子(键深)、卡钉扳 / 棍(空动)、拾调扳(脱进)、铁丝调整扳(挡接木)、托木调整扳(挡接木)

工作方法:重复上述工作,直至确定“触感调整的‘样子'”

简单说明:这是扩展调整之前的检验、确认工作

 

注意

断联后,琴键仍会下降,这部分运动就是余程,关系触后。

 
 
 
原载《中外乐器信息》200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