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弦槌毛毡内应力 ( 弹性 ) 的结构特性
钢琴弦槌用毛毡是以纯羊毛制成的。纯羊毛纤维弯曲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羊毛纤维比较直,例如山羊的羊毛;有的羊毛的纤维是弯曲的,如绵羊的羊毛。
在制毡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越是弯曲的毛纤维制成毡后弹性越好,相反,越直的毛纤维制毡后弹性越差。钢琴弦槌用毛毡不但要求弹性好,还要求纤维梳理的方向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图 2-2 :弦槌纤维
直的毛纤维易于梳理,弯曲的毛纤维有弹性,要想兼顾就要找到合适的接合点。实践证明,产于澳大利亚和英国的绵羊毛是制造弦槌最理想的材料,其毛纤维既有合适的波浪形曲线,又较易于梳理。特别是用于弦槌头部的毛毡,最好选用波浪形弯曲较大的羊毛纤维制作。根据德国贝希斯坦钢琴厂的技术人员实验分析:
弦槌毛纤维分层排列时呈现波浪形弯曲状,若以 3500 倍的放大照片观察,其波浪形弯曲结构就像欧洲屋顶上的瓦棱形状。当无数根弯曲的羊毛被压成毡以后,呈波浪形状的毛纤维交错叠加,相互牵连。弯曲叠加的毛纤维部分支撑着双方,由于是不规则的曲线接触,形成内部结构的不均衡性,从而储存大量动能,其内部产生了强大的内应力,就构成了毛毡的弹性。这就是毛毡的内应力产生的结构原理。
制造品质优良的弦槌,首先要有品质优良的具有理想弹性的毛毡,这是个先决条件。而且在以后的加工工艺过程中,包括整音,不是减弱而是设法加强这种内应力,加大弦槌内部储存的能量,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2 、弦槌制作的主要工艺过程
弦槌制作的工艺过程比较繁杂,很多工序属于木加工,如木芯的制作,其次是毛毡的加工,如毛毡下料修整等。弦槌后期的修理整形也很重要,但整个工艺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弦槌毛毡与木芯的压粘工艺。这个环节做好了,弦槌的基础特性就有了,做不好,品质将大受影响。可以说:弦槌制作工艺一半以上的技术关键点都在压粘过程中。
图 2-3 :弦槌木芯压粘工艺过程示意图
上图中,为了易于观察到毛毡受力以后产生的扭曲变形状况,特意在图中毛毡部分画上棋盘格线,在不受力的情况下;棋盘格是正方形的,受力后,将发生相应的扭曲——
图 A :上部为弦槌木芯,尖部向下。中部为毛毡,被修整成“ Δ ”形状,山尖向上与木芯相对,下部为成型模具,此时毛毡棋盘格线呈正方形。
图 B :木芯向下运动,与毛毡山尖相接,毛毡中部开始下沉,棋盘格中部发生扭曲。
图 C :木芯继续下移,毛毡中部被压入模具中,毛毡上面发生压缩扭曲,下部发生拉伸扭曲格变小,外部方格变大,内部方
图 D :木芯与毛毡在模具中压实,左右侧压开始启动,在毛毡侧面加力,棋盘格由直线变为圆弧形曲线。
图 E :两侧压即将合拢,观察芯部曲线,由于拉、压扭曲的作用,产生很强的内应力。外层的叠层曲线趋向于标准的圆弧形。
图 F :两侧压实,毛毡成形,很强大的内应力集中在毛毡的芯部和中部,原来竖直的径线受压后,变成以弦槌芯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的曲线,使毛毡成为内硬外柔的形体。
从以上工艺过程图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毛毡下部原来水平的部分被拉伸,比原来长度大约延伸了 50 %,而垂直的线由于受压大约收缩了 50 %。原来呈波浪形状的羊毛纤维或收缩或延伸,发生巨大变化,储存了大量动能。而毛毡两端原来的方格几乎没有变化,因此,弦槌两侧储存能量不大。将图 A 和图 F 比较,就可以理解,位于三角形毛毡底部的部分,特别是在底边的中部,延伸率接近 50 %,这部分正好形成毛毡的槌头部分。然后向左右两边,延伸率逐渐变小,到了左右边缘附近,延伸率不到 10 %。根据观察计算,外层延伸率越大的部分,内层压缩率越大,毛毡受到外拉、内压的制约,内应力大部分集中在弦槌的前半部。弦槌毡的内应力越大,硬度越高。内应力越大的弦槌,针刺的调整余地越大,效果越明显。因此,要想生产出品质优良的弦槌,就要千方百计地增加毛毡的内应力,在压粘工艺上想办法。采用化工方法(如涂硬化剂调整硬度)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法,一般只用于弦槌后期的修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