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钢琴触后的调整

文 / 约翰 · 哈特曼 [ 美 ]

译 / 吴红江

 

 

 

 

触感就在手指尖部。

开发灵敏的手指感受触觉方面最轻微的变化,开发灵敏的听觉分辨最轻柔的声响,开发灵敏的视觉瞬间识别弦槌运行最细微的变化 , 完善了感觉方面的专门技能。我努力学习平台钢琴击弦机调整,利用极少数的几个不容置疑的数字作引导,凭借触觉与视觉建立感觉正确与否的判断力。但是我一直在想,我们可以通过寻找并领会极少数的几个不容置疑的数据点,使我们的工作更快更轻松,并且利用这一资讯改善我们的技术。尽我所虑,测量的越多,工作越能做到始终如一的、前后一致的精确。

但是不要误解我,我并不贬低仅凭感觉的调试方法,灵敏的手指无疑是有用的、必要的。毕竟,这是钢琴家体验击弦机的方法,而且,作为技师我们需要二者同样兼顾。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认识到过多地依赖测量与数据是一个缺点。依照数据调整有点像依照数据作画,充其量是个二流水平。最终我们学习灵敏的官能判断力,并且体味较高水准的工作。当然,没有可信赖的测量参数作参照,高水准的工作将花费更多时间。让我们不要放弃数据与测量,使它们与通过良好训练而获取的官能及声响因素紧密结合。最可靠的、精确的、高效的方法是结合感觉中枢的反馈、良好的判断力和切实的测量。

当然,具有测量触后的可信赖的方法可以使我们的感官更灵敏,知识更丰富。对好钢琴的触感而言触后很重要。首先,这常常用于训练初学者的技术,帮助他们避免过大的触后,以及最常见的问题——过度的键深。这也常常用于判断调试是否一致性,并且揭示我们如何设定所遇到的大多数钢琴的触后。此外,这也有助于提高击弦机调整速度,帮助我们避免来回反复的键深与击弦距离调整。

 

何谓触后?

在任何技师团 体都可以找到为数不多的受过良好手指训练的技师。请他们精确解释“触后”,将得到一些相反的答案。这并不说明他们不知道如何工作,而是因为他们并不需要知道——他们的手指替他们“思索”了。“感觉到”即可工作,无论是否领会“如何”。但是,如果你打算精确度量触后,就需要不容置疑的事实,以精确的定义为开始。让我们将目光投向 Merle H. Mason 编写的 《钢琴部件及其功能》,其定义触后为“擒纵完成之后的下键距离”。

观察击弦机的模型,定义即可明了。轻轻按下琴键,观察弦槌向琴弦方向升起。当弦槌距弦约 1/4 英寸( 6 毫米 )时,可以感觉到顶杆碰触调节钮、复振杠杆碰触回跌螺丝的反作用力。触后并非从这一点,而是从稍晚一些的擒纵点度量。你将明了顶杆何时逃逸,因为复振杠杆会回跌到复振杠杆上。这一刻,弦槌回跌,琴键与扁销呢圈之间还有一点点距离。此时此刻的这一点点下键深度即为触后(见图 1 、图 2 )。

 

产生此种触后测量方法的灵感来自于 Bill Garlick 的一次精彩的授课。他用一枚中央钻孔的硬币作为量规。硬币中央有一个作为样子的记号,安放到扁销处。轻柔地压下琴键,弦槌的运动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增加或是减少扁销处的纸垫圈直至弦槌恰好回跌。在这一点,没有触后。移走硬币,键深恢复,触后由硬币厚度确定。

对击弦机简单调整的时候 , 这种方法很不错。它使你很接近触后调整的要求,但是对精细调整而言,它不够精确与适用。首先,用手指压下琴键不够精确与可信。呢圈是有弹性的,你压下琴键的力或多或少,精确是难以期盼的。我采用的方法是用一个砝码压下琴键,这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使用这种方法,无论多少年,任何一架钢琴,每一次测量或是设置触后,每一个琴键的扁销呢圈都被同样的重量压紧。

其次,硬币的厚度有 0.055 英寸 ( 1.4 毫米 ),对大多数的触后调整而言过厚,而且单一的尺寸无法适于你的全部工作。因为钢琴有着不同的设计,你会发现,有的钢琴需要的触后大一些,有的则相反。环境的改变也同样会有影响,私人持有的钢琴的触后的差异性要大于音乐会舞台上的钢琴。使用标准的扁销纸垫圈替代硬币可以解决“一个尺寸适用全部”的问题。你可以叠加它们至任何厚度,而且方便测量。 如果你需要 0.030 英寸 ( 0.8 毫米 ),你可以 叠加起 3 片 0.010 英寸 ( 0.25 毫米 )的纸垫圈。这也并非及其精确,因为纸圈也做不到像它们标注厚度那样精确,但这要胜于破损的铸币。

用这种方法测量出后又迅速又简单。工作时击弦机不用从琴内取出。既然制音器的重量影响这个技术,可以压下踏瓣或是在制音器抬档下楔入楔子以抬起制音器。将纸垫圈放到扁销呢圈上并用技师的“第三只手”压下琴键。增加或是减少纸垫圈直至弦槌回跌。每一次测试都要重复这一套工作。放下砝码的时候要轻缓,使砝码跟随着琴键的运动直到感觉到擒纵带来的阻力(见图 3 )。动作要轻,同时观察弦槌的运动。如果你轻率地放置砝码,它对琴键造成的冲量将使你无法做到精确的、始终如一的尺度。我通常是将砝码放置琴键上后,如同测量下沉力那样轻叩键盘架,以打破静阻力(见图 4 )。有漂亮球形鼓轮的工作状态良好的击弦机,可以确定高精度的触后数据。甚至是 0.003 英寸 ( 0.08 毫米 )的厚度。高频率的扣敲将会造成不同影响。

 

 

理解触后

现在我们具有了测量触后的方法。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略触感。我们必须在触键时能够感觉出我们所调试的不同钢琴所需要的触后的精确差异。过度的触后及其伴随的过度键深会使我们感觉击弦机部件很轻,下键很重,二者都会对演奏者的做功造成浪费。此外,顶杆会被顶杆垫毡卡住,压迫,影响复奏(见图 5 )。足够强度的演奏下,顶杆轴钉会过早破损,顶杆“靴尖”也有可能折断。另一方面,过小的触后会使我们感觉击弦机部件很重。尤其是轻柔的演奏时,会因为弦槌噎住而无法实现擒纵。此时,顶杆旋转得不充分(见图 6 ),与鼓轮相接。

 

 
设定触后的窍门在于能确保恰好满足擒纵工作的量而非更多。轻柔地、彻底地压下琴键,犹如轻轻演奏,顶杆必须恰好转过鼓轮,而不要碰触到顶杆垫毡。用适度力量压下琴键,犹如用中强力度演奏,顶杆必须具有继续转动的微小余地。可以这样检查调试效果——保持下键深度的同时压下顶杆“靴尖”,顶杆必须具有向前转动的微小余地(见图 7 )。
 
 

最初,你可以通过击弦机模型培养触后的感觉,调整的同时观察顶杆的情景,并且注意琴键给你何样的感觉。轻轻地下键,感觉脱进后的碰触,在碰到扁销呢圈之前何时琴键下沉速度变快。试着培养对脱进之后琴键运动程度的观察能力。检查顶杆的位置,确保它恰好转过鼓轮。其目的是协调你手指的感觉对应的顶杆离开鼓轮的距离。当你检查真正的击弦机的触后时,你必须在放置于中盘之上的击弦机上工作,而不要在工作台之上。二者轻微的区别将会改变键深并影响触后的感觉。

 

调整触后

触后可通过改变脱进、击弦距离或键深来调整。提前脱进位置将增强触后,反之则削弱触后。缩短击弦距离将增强触后,反之则削弱触后。增加键深将增加触后,反之则削弱触后。

触后调整有法可循。你可以通过“样子”计算出需要多少触后——确保触后感觉正确,然后测量。也许你发现某个击弦机需要 0.035 英寸 ( 0.9 毫米 )的触后。根据这个数据,你可以依照确定的键深设定击弦距离,或者依照确定的击弦距离设定键深。

依照确定的键深设定击弦距离,首先平白键的键高及键深。选出一个琴键作“样子”,并在扁销呢圈上叠加纸垫圈至 0.035 英寸 的厚度。使用技师的“第三只手”,调整卡钉直至弦槌恰好回跌。测量击弦距离,调整全部弦槌呈一线。某些琴的击弦机布局高低音区并不相同,为了获取相同的触后,弦槌的排列也要有相应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在音区分档处测试触后并设定击弦距离。在这些“样子”之间弦槌排列成线。

依照确定的击弦距离设定键深,我不常做。因为这需要更多的工作,不过有时很有用。按照你的思路将弦槌排列成线。选出一个琴键作“样子”,并在扁销呢圈上叠加纸垫圈至 0.035 英寸 的厚度。在呢圈下增加或减少纸垫圈直至弦槌回跌。对照样子的键深调整你的键深度量工具,将所有白键键深调整一致。使用这种方法无法对击弦机布局高低音区并不相同的琴精细调整键深。

到现在为止,我谈论的都是白键,没有涉及黑键。我使用这一种方法设定黑键触后时,感觉不是很方便,效率也比较低。作为替代方法,调整黑键键深时我总是确保将黑键的卡钉调整到与白键一致的位置。你可以这样做,假定白键深度正确,同时彻底压下黑键及其两侧的白键。用手指去感觉后座板顶部,增加或是减少黑键扁销纸垫圈,直至三键后座板呈一线。(见图 8 )。也可以使工作简化,取下击弦机,到工作台上调试,在调试好黑键键深之后重新装配击弦机,并装回琴内。复位后,对比白键凭感觉测试每一个黑键,靠增加或减少纸垫圈调试每一个细小的差异。

 
 

用这种方法,你将会形成自己的调试触后的工作参数。就我而言,我觉得触后在 0.025 -0.045 英寸 ( 0.6 -1.1 毫米 )之间。大多数情况是 0.035 英寸 。如果是演奏会钢琴,我会将触后设定得少一些,因为我知道钢琴的调律服务是定期的。

但如果是私人的钢琴,作为安全保障,我会将触后设定得大一些,额外多出大约 0.005 英寸 ( 0.1 毫米 )。随着磨损和湿度变化,触后会发生变化,那些缺乏定期服务的钢琴需要安全保障。测量 0.040 英寸 用 250 克 的砝码同用 300 克 砝码是不同的,我使用的砝码大约是 350 克 。

有人说,“我认为许多技师担心触后设定的太少,所以他们习惯性地将触后设定得大一些,以确保擒纵。如果我们能够制定一个规则,‘决不超过 0.045 英寸',就可以避免这一问题了。”很正确,但是我们必须用同样的砝码去测量。

 
 
注:翻译略有删节。
 
 
原载《演艺设备与科技》2007年《乐器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