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律技术专业教学导论

文 /吴红江

 
 

 

调律技术专业教学活动就是建立并且不断完善调律技术教学体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建立音律概念,并且通过按部就班的学习与训练,在内心深处体味到音律的规律与肢体运动的规律,取得轻松、高效地获取音准相对精度与相对稳定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问题是不可忽视的——

 

胸有成竹

首先要明确,艺术学习第一位的是建立艺术概念。北宋著名画家文与可以擅画墨竹著称,当时的许多文人都曾对其画法做出过论述:苏轼在其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论述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晁补子在《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一文中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 这些都指出了在从事艺术的过程中建立艺术概念的重要性。

建立艺术概念对于调律技术学习而言就是要建立良好的音律的概念。这个概念对具体的调律技术而言,就是“精度”,即 相对精确“纯”与相对精确“拍音” 的概念。

如何确定学习者的“精度”概念正确与否呢?打个比方说,八度扩展调律后,八度“纯”的累计误差越小,相对精确“纯”的概念越好;分律之后,基准音组全部十二(或十三)个音的累计误差越少,相对精确“拍音”的概念越好。

 

 

庖丁解牛

艺术学习的过程,也是摸索与学习利用艺术规律的过程。《庄子 · 养生主》中记载着庖丁解牛由眼中全牛到眼中无全牛,进而到用心去感触而不必用眼去观察的过程。庖丁摸索事物规律的方法用在钢琴调律的学习与实践中是一样适当的 —— 为了科学地调律,我们要体味 音律的规律与肢体运动的规律 (眼中全牛到眼中无全牛),最终建立良好的感觉,并运用 肢体运动的规律,以音律的规律 为依据进行调律(用心感触,解牛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音律的规律与调律最密切的有这么几个:同音程向高音区平移时拍频趋快,向低音区平移时拍频趋慢;同根音的不同音程拍频按照五度、四度、大三度、大六度、小三度、小六度……的顺序逐渐加快;构成五度音程的小三度拍频快于大三度,同根音的大六度音程拍频快于大三度;同根音或同冠音的四度拍频快于五度,等等。贯通了其中的奥妙,学习者就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总结出适合自己的音程检验方法。

钢琴音准的稳定性,对琴弦而言,就是被压弦条、弦枕、弦马所分割的 5 段琴弦张力均匀。要获取均匀的张力, 反映在运扳技术上,就是要控制拉幅、回扳与微调的相对动作幅度。 如果回扳吃力,则拉幅肯定过量。如果回扳不吃力,可以 通过下面两个测试确定拉幅 的合理程度,一是调律练习后,间隔一定时间的音准测试;一是相对大幅度改变标准音的调律练习后的音准测试。测试结果如果跑音后多是正拍,则拉幅过量;反之,则拉幅不足。

对学习者而言,控制拉幅、回扳与微调的相对动作幅度的练习就是对肢体运动的规律的体悟过程。这种不可言传的内心感受也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所谓的“心法”。

 

 

南辕北辙

《战国策 · 魏策四》记载了某人自恃马快、钱多、技术高,人欲南行而驱车向北的故事。这个南辕北辙的典故道出了学习方法决定学习效果的规律。对调律的技术学习而言,要研讨从哪一个知识点入门。

拍音是我们进行调律的判断依据,而拍音要对照纯点而言,因此我们把音程的纯点作为调律的参照点——在调律时,我们把音程的纯点作为参照点,听辨拍音状况,放宽或收窄音程,使音高达到要求。这个“要求”也就是相对精确“纯”或相对精确“拍音”。无论在调律的过程中要获取二者中的哪一个,纯点的听辨都是必须的。由此可知,明确纯点概念的调纯练习将是专业学习的第一步。

从控扳的角度而言,同、八度调纯是运扳使其停留在纯点的练习,四、五度或三、六度调试则是运扳使其停留在任意所需位置的练习。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所有练习均应从确定纯点听辨的调纯练习开始。

 

 

拔苗助长

有了正确的入门方法,还要注意控制学习者学习的节奏,使之按部就班,一步步地完成学业。《孟子 · 公孙丑》所记载的拔苗助长的典故正是说出了急于求成事与愿违的规律。

在调律技术教学的进度安排上,不可忽视的是对不同序列 吻合 谐音的利用。 从吻合谐音角度而言,同度调试为 1次吻合谐音听辨,八度调试为1—2次吻合谐音听辨(八度音程频率比为2:1),四、五度调试为2—4次吻合谐音听辨(四度音程频率比为4:3,五度音程频率比为3:2),三、六度调试为3—6次吻合谐音听辨(大三度音程频率比为5:4,大六度音程频率比为5:3,小三度音程频率比为6:5)。由此可知,同、八度调律为练习的基础,在此之后才是四、五度或三、六度调律的练习。且,四、五度或三、六度调律的练习均应从确定纯点听辨的调纯练习开始。

质量、速度与耐力是困扰初学者的三个问题。质量与速度往往被看作是一对矛盾。其实,质量与速度之间是因果关系—— 有了质量自然就有了速度。对调律过程而言,技术动作衔接的合理性(质量)决定速度。

速度与耐力往往被看作是一对矛盾。其实,二者都是放松效果的反应。 正确放松的身体犹如一个通畅的软体管道将肌体产生的力如实传送。而“歪眉斜肩、浑身努劲费力”则是像在管道壁上出现的阻碍物,使肌体产生的力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内耗,减少了力的“流量”,降低了力的效用。可知正确的放松可以获取 速度,保持工作耐力。

 

 

邯郸学步

《庄子 · 秋水篇》讲到,“……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这个邯郸学步的故事,指出了“年轻人一味模仿别人而忘了自己的长处,因此,不但没有吸取到别人的优点,反而迷失自我”的现象。

在学习初期,学生还没有建立良好的艺术概念,见到比自己调得快的或是调得准的人,往往会不自觉地去模仿外在的动作,而不去考究其运动过程的合理性、音准的稳定性等这些最终决定学习效果的核心内容。

其实,一个有了一定基础的调律师,认识已经从理性上升到感性,在调律时“琴人一体”,粘运劲、粘抖劲、粘脆劲、拿捏劲任意组合、随意使用,单从外表很难得知内力的使用。学习时只有反观内心,才能体会到“琴”与“人”的内在关联。只有日复一日地进行肘部、腕部、手指的运动控制能力开发,才能做到动作“随心所欲”。

 

 

屠龙之技

《庄子 · 杂篇 · 卷十上 · 第三十二 · 列御寇》中记载有“朱泙漫学屠龙於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的典故。它反证了技能学习要以学以致用为指导思想。

如果抛开一切形式而言,调律技术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传播学生以思路。如果教学以传授为目的,那么知识终有尽头。如果教学以探索、创造的思路为目的,那么思想就如同飘散的种子,最终必将生根发芽。

 

 

调律技术的教学,要以建立良好的艺术概念为首位。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探寻学科规律,摸索正确的入门方法,发觉自身潜力,然后按部就班的打下坚实的基础,直至学成。当然,这一切都要以学以致用为目的。

 

 
原载《乐器》2006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