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音有两种典型的性质(或称要素),音高、音质。音高通过调律即可建立,音质通过细致的调整可获得改善。钢琴音质调整,也就是俗称的“整音”,指通过调试使钢琴产生怡人乐音的艺术活动。做好整音,需从乐音的构成入手考虑。
I 、音质的决定因素
音质包括音色、响度与发音持久性三大要素。
1. 音 色
音色,指音的色彩,与振动成分及其相对强度有关。
钢琴弦振动的方式与状态比较复杂,包括横振动、纵振动、倍频振动等。横振动是与弦体垂直方向的一种振动,在弦振动中的作用突出而重要。琴弦在横振动的时候除去整体( 1/1 )振动外,还会分别作 1/2 、 1/3 、 1/4 ……分段振动, 是一种 复合振动。
图 0-1 :琴弦全长振动与分段振动
琴弦分段振动的部分一样会产生声音——整体振动产生 基音 ,分段振动产生 泛音 。基音决定了发音的音高,泛音在音色上起主导作用。二者统称谐音。大字组 C 音的谐音列是这样的:
图 0-2 :琴弦横振动的谐音系列
(注:五线谱中的第 7 、 13 、 14 音明显偏低,第 11 音明显偏高)
谐音列中谐音构成的音程二音频率之间为简单整数比,在听觉上非常纯净。 其中,七分段、九分段等振动产生出与基音不相协和的七度、二度等泛音。
乐音和噪音的客观差异,主要体现在泛音之间的频率、强度和排列的疏密程度三个方面。下面的示意图(引自韩宝强所著《音的历程》第 112 页)显示了作为乐器、半噪音乐器的小提琴、中音锣与白噪声(人工噪声的一种,包含了人耳可听频域内全部声音,能量大致相当且稳定)的频谱对比。图中,水平方向表示的是音的振动频率,纵向表示的是音的强度,每一根峰尖即代表一个泛音。
图 0-3 :乐器、半噪音乐器白噪声的频谱对比
由此可知,乐音的泛音总体上强度自基音递减,且呈开放排列。
2 、响 度
响度,也称音量或声强,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与振幅有关。音质性质使用“响度”这一称谓 更强调其“ 决定于由该音产生的听觉的量”这一特性。 因为音质感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质。
整音中要注意响度的特性—— 即使各自的振幅一样,但频率低的音听起来总不如频率高的音“响”——避免把低音调试得过于“响”。
3 、发音持久性
发音持久性,指声音延续的时间。从共鸣盘角度而言,其 决定于弦振动的衰减率及音板的机械阻抗。弦的质量越大,张力越大,振动停止得越快,音也消失得越快;音板的机械阻抗越大,振动停止得越快,音也消失得越快。 从弦槌的角度而言,击弦历时( 弦槌击弦时与琴弦接触的时间) 从一定程度上决定弦 振动 的衰减率—— 击弦历时长会压制住弦的部分振动,加速弦振动的衰减。
II 、整理音质的原理
实际上,整音就是为了获取所需泛音成分并使其按一定强度排序的听觉艺术工作。从声学上来讲,音质决定于激发弦使其振动的位置和方式。所以,“琴弦”及其被击打“位置”和“方式”是我们进行整音时所要考虑的核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