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钢琴触感调整基础

 

 

谨以此文向我的老师斯迪夫·施罗德先生致敬!

吴红江

钢琴调整是对钢琴演奏系统进行调试,使这个多级杠杆传动系统关系合理、工作正常,并能满足演奏者的钢琴演奏操控能力要求的一项工作。

相对完整的立式钢琴触感调整大致包括如下内容:

 

 
III 、触感调整 1
 

 

步骤之 15 :在键盘分档处作“触感调整的‘样子'”

使用工具:小钢尺(键深)、键深度量器(键深)、大纸圈(键深)、镊子(键深)、卡钉扳 / 棍(空动)、拾调扳(脱进)、多口扳 / 偏口扳(挡接木)、切克扳(挡接木)

简单说明:通过调整键深、击弦距离、脱进位置、顶杆空动距离(顶杆与转击器之间的距离)、挡接木的相对位置,作“触感调整的‘样子'”

工作方法: 通过增减琴键扁销处的大纸圈,调整琴键深度

通过在弦槌背档下增减呢毡的方式改变击弦距离

通过上 / 下调整调节钮调节弦槌脱进的位置

通过改变卡钉高度调整顶杆空动距离,调节演奏的(轻重)操控程度

通过调整挡接木的前 / 后、上 / 下位置,调节挡接木托接转击器的位置,确定断联位置

注意事项: 使用小钢尺测量键深时,小钢尺要垂直放置于弹奏部位(一般为距琴键前端 13mm 处)

调整黑键键深时可以参照白键,按下琴键后观察琴键尾端上扬的位置判断键深状况

测量击弦距离时,小钢尺要从弦槌尖部开始测量,观察时,目光要垂直于钢尺

调整脱进位置时,从弦槌运动的正上方观测发生脱进时弦槌距弦的位置,一手轻轻地、均匀地托起联动杠杆,另一手通过拾调扳调试拾调的开 / 拢调节脱进位置

调整顶杆空动时,一手调节卡钉高度,另一手轻轻地按下琴键,感觉顶杆碰触转击器时琴键下沉的位置

使用多口扳 / 偏口扳调整挡接木位置时,一手使用多口扳 / 偏口扳,另一手扶住联动器,着力点在切克铁丝的两端靠近联动杠杆或挡接木的部位

 

调整思路 :对于使用过的钢琴而言,原厂提供的数据已发生了变化,不变的是部件之间的工作关系,具体的说,就是运动比例。调整中,要注意如下问题——

脱进、断联

断联是现代钢琴区分于古钢琴的重要标志之一。断联由“断”和“联”组成。“断”是指脱进——即转击器脱离顶杆并依靠惯性使弦槌击弦;“联”是指顶杆具有的周而复始的运动功能。断联的出现使钢琴实现了强弱表现和连奏,从而能够完成复杂的作品要求。

立式钢琴键盘机械的具体工作是这样进行的:下键后联动器上行,顶杆将转击器顶起,受到调节钮的阻挡后顶杆外扬,转击器靠惯性旋转、弦槌前击形成脱进。随着手指离键,联动器开始复位,档托木接住制动木,顶杆复位准备连奏。至此,断联完成。

触后调整

触后是断联发生后的可下键量,反映触键弹性,是触感调整水平的综合反映。触后过小(无)的琴会使演奏者在演奏时感到手指象敲到木头般的不舒适;触后过大的琴会使演奏者在演奏时感到演奏无力、无法良好控制演奏表情。

由于调整中断联的必然发生,触后的效果成为衡量拾调调整水平的重要依据。

触后效果体现在触后量上,由键深、断联、击弦距离之间的合理关系保证。

触后的状况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判断:慢慢按下琴键,在断联发生且榔头回返后继续下按琴键,如果榔头有前行动作则存在触后,反之则不存在触后。触后的量可通过断联后的榔头前行量进行判断。

调整时要考虑的是:由于琴键的下键深度是演奏者首先接触到的一个触感整调参量,所以它成为其它参量整调的基础。此外,相对较小的断联会使演奏者感到演奏有力、较易操控琴键使用各种演奏手法。

 

 

步骤之 16 :再调整“触感调整的‘样子'”

使用工具:小钢尺(键深)、键深度量器(键深)、大纸圈(键深)、镊子(键深)、卡钉扳 / 棍(空动)、拾调扳(脱进)、多口扳 / 偏口扳(挡接木)、切克扳(挡接木)

工作方法:重复上述工作,直至确定“触感调整的‘样子'”

简单说明:这是扩展调整之前的检验、确认工作

 

小结:通过在键盘分档处作“触感调整的‘样子'”,为扩展调整做好了参照。

 
 
原载《中外乐器信息》200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