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生于爱森那赫市音乐世家。十八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巴赫生前仅以管风琴演奏家著名,去世近百年后,其创作才得到应有的尊重。他笃信宗教,把路德派新教的众多赞歌和教会乐器管风琴当作自己的创作素材和音乐构思的核心,但又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这使他的宗教作品明显地突破了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胆的革新精神。其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构思严密,感情内在,富于哲理性和逻辑性,并在德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集十六世纪以来尼德兰、意大利和法国等国音乐之大成,是巴罗克音乐发展的顶峰。
但由于当时种种社会原因,巴赫的创作才能未得到应有的尊重,直到十九世纪中叶,经门德尔松等人的大力推荐,他的作品才得到大量出版和演奏。
巴赫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全人类音乐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宽广的远景,为世界古典音乐树立了丰碑,因此,巴赫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巴赫一生作品浩如烟海,主要作品有:二百多部宗教及世俗“康塔塔”、若干部宗教《受难曲》、《 b 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创意曲集》、《古钢琴组曲》、小提琴和大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勃兰登堡协奏曲》六首、《乐队组曲》四首和大量管风琴曲及晚年所著《赋格的艺术》一书。
古老而荣耀的巴赫家族
很多人都知道,在欧洲音乐史上,巴赫家族享有崇高的地位。
自 11 世纪 60 年代,巴赫家族就居住在图林根公爵( Thuringian )位于萨克森-魏玛-爱森纳赫( Saxe-Weimar-Eisenach )、萨克森-柯堡-哥塔( Saxe-Coburg-Gotha )和萨克斯-迈宁根( Saxe-Meiningen )的领地和施瓦茨堡-阿恩施塔特( Schwarzburg-Arnstadt )的封邑上。这个家族从 J.S. 巴赫的高祖到巴赫的孙子,共七代人,历经二百六十多年。根据记载,在这个家族中,从事音乐事业的多达七十八人,卓有成效的有十四人,而最出类拔萃的当然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通常简写为 J.S. 巴赫)。
就 J.S. 巴赫自制的家谱来看,他那一支族系始于维特-巴赫( Weit Bach , 1619 年卒)——一位热爱演奏鲁特琴( Lute )的磨坊主人。事实上,巴赫家族在取名时总是遵从《旧约全书》,所以人们会发现巴赫家谱里满是各式各样的汉斯、约翰、克里斯蒂安、克里斯朵夫、塞巴斯蒂安等等,在这些名字中就有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巴赫十二平均律 巴赫的平均律共写了 24 个大小调,每一个调都包括了一首前奏曲与一首赋格,所以一共是 48 首前奏曲与赋格。分上下两卷,分别创作于 1722 年和 1744 年。《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是为初学者或已经精通键盘演奏技巧的人创作的二十四首前奏曲及赋格曲。由于这套作品大受欢迎,巴赫后来又写了另外二十四首,也就是第二卷。
简单地说,平均律就是将音高相差八度的两个音符中间平均分为十二个半音,从而确定一个八度内所有的半音和全音。由于这种律制的转调极为方便,因此非常适合调式变换、和声和器乐演奏。平均律是西方音乐律制的基础与核心,巴赫以《平均律钢琴曲集》来为平均律建立规则和典范,影响极为深远。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被称为“钢琴音乐的《旧约全书》”(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是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
巴赫的复兴
公众对于巴赫的理解却得归功于门德尔松的努力。在柏林,卡尔·策尔特( Carl Zelter )于 1791 年建立柏林合唱协会,大力宣扬并重新上演巴赫的一些宗教合唱作品。但直到 1829 年,他才在别人的劝说之下公演巴赫的《圣马太受难曲》。他挑选的指挥,正是他的学生门德尔松。演出获得相当巨大的成功,四年之后,合唱协会又上演了《圣约翰受难曲》。
在此期间,门德尔松于 1829 年和 1832 年访问伦敦,演出巴赫的音乐,尤其是在圣保罗大教堂用管风琴演奏,赢得一片喝采。在往后数年中,他从前的老师伊格纳茨·莫舍莱斯继续在伦敦的音乐会上演奏巴赫的作品。而且,由于受到门德尔松与维多利亚女王及阿尔伯特亲王之间友谊的影响,他们坚持在白金汉宫和温莎城堡里演出巴赫的音乐。 1849 年,门德尔松的学生、舒曼的朋友威廉·史汤达尔·伯内特建立巴赫协会,五年后,正是该协会安排了《圣马大受难曲》在英国的第一次演出。
舒曼继续致力于巴赫全部作品的出版,到 1850 年,巴赫去世一个世纪之后,德国的巴赫协会开始收集、编订他的作品,这个工作进行了 50 年。直到 1950 年,更为详尽的《巴赫作品目录》( Bach - Werke - Verzeichnis )出版,才有如今大家熟悉的以 BWV 为标志的作品编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