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兹·约瑟夫·海顿

( 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 )

 
 
 

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

生于乡村, 6 岁起接受音乐启蒙教育。

8 岁成为教堂唱诗班歌童,并学习文化、音乐知识。

1761 年在埃斯特哈齐公爵家里当乐长,工作极繁重,地位却很低下。但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至九十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

后两次去伦敦旅行,写了十二部《伦敦交响乐》,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从此名震全欧。

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主要作品有:交响曲 108 首,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 2 首、大提琴协奏曲 2 首、圆号协奏曲、管风琴协奏曲 8 首、弦乐四重奏 82 首、钢琴三重奏 30 首、弦乐三重奏 56 首、键盘乐奏鸣曲 52 首、变奏曲 5 首、歌剧 20 部、清唱剧 6 部、康塔塔 8 首、弥撒曲 14 首等等作品。

他的音乐旋律丰富,经常流露出纯朴开朗的乡间气息。在四重奏创作中,常用“说话的原则”,即把各部的主题彼此象交谈般地呼应,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复调的美。

  此外,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着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