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法国著名作曲家,管风琴家,教师。二十世纪作曲家中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1908 年 12 月 10 日,生于法国的阿维尼翁。在父母的鼓励下,很小即立志成为音乐家,七岁开始尝试作曲。
1919 年,梅西安 11 岁时进入了巴黎音乐院。在校学习期间,他的老师主要有加隆、考萨德 ( 对位与赋格 ) 、杜卡 ( 作曲 ) 和迪普雷 ( 即兴演奏与管风琴 ) 。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各科均曾获奖。
1930 年毕业后即担任圣三一大教堂首席管风琴师,在这个职位上连续工作了四十多年。
1936 年开始在巴黎音乐师范学院和圣乐学校任教,同时与勒絮尔、博德里埃和若利韦共同组建了“青年法兰西”小组,法西斯德国入侵后,小组停止了活动。
1940 年,梅西安被入侵的纳粹德军俘虏,在战俘营中创作了《时间结束四重奏》( 1941 年 ) ,并为五千战俘演奏了此曲。
1941 年获释后,在巴黎音乐院担任和声教授。
1944 年出版了他的理论著作《我的音乐语言技术》,书中总结了他的音乐思想。
1966 年,在巴黎音乐院又担任了作曲教授,次年还被选为该院校委会委员。这一年,在鲁瓦艺术节上还创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项国际钢琴比赛。
1971 年荣获伊拉斯莫斯奖。
梅西安在长期的作曲生涯中,经历了不同的创作期,每个时期都在音乐构思与手法上有新的变化,但在创作上,始终贯穿着两个重要特点。首先是,节奏在他的音乐语言中有主导地位,他自称是“作曲家与节奏学家”。他把古希腊的奇数节奏、古印度的各种节奏与德彪西的脱离调性和律动的节奏以及斯特拉文斯基的节奏结构,加以变化发展运用到他的作品中。他的方法是采用对称与非对称的节奏型态和特殊的节奏组合,例如:以分数的方法扩展或缩短时值,依次递增或递减时值,不可逆转的节奏等。在他的器乐作品中,小节线可能只是对指挥起引导作用。第二个特点是,对音色特别重视,他把音色与音高、节奏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他对音色怀有全新概念:声音与颜色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某一声音或某些声音的组合会产生某种颜色。在和声色彩方面也显示出梅西昂的独特个性,他不拘一格把调性、无调性、调式和系列手法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和声体系。
1992 年 4 月 27 日(或 28 日),梅西安在法国巴黎逝世。
钢琴代表作有:《圣婴的二十默想》、《前奏曲集》、《阿门的幻想》、《鸟鸣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