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施特劳斯

(Strauss, Johann)

 
 
 
 
施特劳斯家族是十九世纪奥地利维也纳有名的音乐世家。但我们现在一般提到作曲家施特劳斯父子,是指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 - 1849)和他的三个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 - 1899),约瑟夫·施特劳斯(1827 - 1870)和爱得华·施特劳斯(1835 - 1916)。这里的“老”字和“小”字是后人加的。因为父子俩人都叫约翰。为了区别他们,只好在名字前面加入了“老”,“小”这么两个字。

老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 1804 - 1849 )

老约翰·施特劳斯 1804 年 3 月 14 日出生在维也纳。他的祖父叫沃尔夫,是匈牙利人,原来住在利俄波耳德斯塔德,也在多瑙河沿岸,离维也纳不算太远。他的父亲叫弗郎茨,会拉小提琴,后来他们全家迁居到维也纳,老约翰?施特劳斯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学小提琴,后来从师维也纳歌剧院提琴手伊格拉茨?冯?惠利。 1817 年以后,他在米夏爱尔?潘配领导的流行舞蹈乐队里拉中提琴。 1819 年,他又到约瑟夫?兰纳的维也纳圆舞曲乐队里拉琴,有时担任指挥。 1825 年,他和玛丽亚?安娜?施特赖姆结了婚,生了三个儿子,这时,他离开乐兰纳,自己组了一个乐队 , 并为这些乐队写了不少乐曲。 1849 年 9 月 25 日,老约翰?施特劳斯在维也纳逝世,享年四十五岁。

老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写过一百五十多首圆舞曲,几十首波尔卡和进行曲。但他的最大功绩,是他和作曲家约瑟夫?兰纳一起,共同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基础。在他们之前,圆舞曲比较慢,一小节里的三拍时值是一样的;而维也纳圆舞曲,第二拍和第三拍经常拖长一点,速度一般用的是小快板。从结构上讲,维也纳圆舞曲比一般圆舞曲复杂一些,它由序奏、三至五首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而每首小圆舞曲又有两个旋律,它们还带反复,形成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乐曲表达内容也比较深刻,因此,老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之为“圆舞曲之父”。在他的作品里,影响最大、流行最广莫过于于 1848 年写成的《拉德茨基进行曲》作品 228 号了。

 

小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 1825 — 1899 )

小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 1825 — 1899 )奥地利作曲家。施特劳斯家族前后五位圆舞曲作曲家中的佼佼者。因其父名亦为约翰·施特劳斯.人们称他为小约翰·施特劳斯。小约翰自幼酷爱音乐,虽遭到父亲的反对.但在母亲的帮助下偷学小提琴、钢琴和作曲。 1844 年秋天,由于一次指挥演出的成功,小约翰组织了自己的乐队。 1844 年他十九岁时,正式登台首演他创作的作品《寓意短诗圆舞曲》(作品 1 号)及其他三首舞曲( 2 - 4 号),而《寓意短诗圆舞曲》在“再来一个”的喝采声中,竟连续重奏了十九遍,获得巨大成功,打响了第一炮。 1849 年其父病逝,他又将父亲的乐队与之合并在一起,多次去奥地利、波兰、德国和俄罗斯各地旅行演出,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全欧洲,他的圆舞曲独具特色,旋律酣畅,柔美动听,节奏自由,生机盎然,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主要曲目。他因此被人们誉为“圆舞曲之王”。 1872 年,他应邀去美国波士顿、纽约等地演出,盛况空前。一次他亲自指挥两千人组成的管弦乐队、两万人组成的合唱团,演出他的代表作(蓝色多瑙河》,听众达八万人。 1899 年 6 月 3 日,这位著名的“圆舞曲之王”因患肺炎逝世于维也纳。维也纳入民为他举行了据说有十万人参加的盛大葬礼。他的遗体被安放在维也纳公墓里,在勃拉姆斯墓的旁边,舒伯特墓的对面。 他的作品除《蓝色多瑙河》以外.还有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维也纳糖果、艺术家的生涯、皇帝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等维也纳圆舞曲及其他舞曲共四百余首;还有(蝙蝠)、(罗马狂欢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吉卜赛男爵)等十七部轻歌剧,对欧洲轻歌剧的发展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此外,他还作有《雷鸣电闪》等一百二十多首源自捷克的波尔卡舞曲及几十首其他舞曲。

后人为纪念他在音乐领域的卓越贡献,在维也纳市公园的音乐会堂旁,塑造了手持小提琴担任指挥的约翰·施特劳斯铜像,以供人们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