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出生的奥地利钢琴家、作曲家塔尔贝格于 1812 年 1 月 8 日生于日内瓦,父母都是法兰克福人、 10 岁时,父亲送他到维也纳职业学校学习,希望他将来涉足外交界,而他本人却热衷于音乐,先是跟歌剧院的首席大管演奏员米塔塔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后来师从胡梅尔学习钢琴,随塞希特学习作曲理论。 1826 年开始在沙龙演奏初露头角。 1830 年首次在伦敦演出后,又去德国巡回演出,演奏本人的协奏曲及其他作品并获得成功。 1835 年去巴黎求教于钢琴家皮克西斯和卡尔克布伦纳。 1836 年在巴黎举行独奏会轰动乐坛,他的演奏技巧异常洗练,音调优美悦耳,成为巴黎最著名的钢琴家,并被认为可与李斯特相媲美的音乐大师。在瑞士的李斯特获悉他的地位受到挑战后赶回巴黎,先在音乐杂志上撰文批评塔尔贝格的作品,继而举行一系列的演奏会以示对抗和比赛,后经友人调解,塔尔贝格和李斯特、肖邦、车尔尼、赫尔茨、皮克西斯 6 人合作写了一个变奏曲,题献给贝尔吉奥尤索伯爵夫人以示和解。后来塔尔贝格在欧洲各地及而过巡回演奏都获得巨大成功。可以说 1837 ~ 1848 年是塔尔贝格在欧洲享有盛誉的高峰时期。 1855 年去巴西、古巴巡回演出, 1856 年到美国, 1863 年第二次去巴黎旅行演奏, 1864 年以后定居那不勒斯。 1871 年 4 月 27 日卒于那不勒斯城。
塔尔贝格和李斯特可算是 19 世纪中叶最杰出的两位钢琴家。在创作上,塔尔贝格采用了波里尼的三个谱表的写法,主要以罗西尼、唐尼采第、迈耶贝尔、威尔第等歌剧咏叹调的主题写成幻想曲。旋律在中音区(第二谱表),由两只手交替连接弹出。而在旋律的下面和上面则用花边装饰或和弦(第一和第三谱表)作为伴奏。这种用两只手交替接连弹出旋律的长音需要高潮技术,而上下两个声部的伴奏又需要不同的指触,所以塔尔贝格的崇拜者费蒂斯称,他把克莱门蒂的手指技术与胡梅尔、莫扎特的歌唱风格融为一炉,创造出独特的演奏风格,连他的对手李斯特对他的连奏技巧都赞叹不已,称他是“能够在键盘上奏出像小提琴那样连奏的独一无二的钢琴家”。由于他用两只手能弹奏出几只手的音响效果,漫画家丹坦给他画肖像时,夸张的把他画成有十只手的钢琴家。他创作了两部歌剧都不太成功,也创作有许多华丽的钢琴曲和歌剧咏叹调改编的幻想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