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谨 |
“中西音乐比较方法研究”读书会综述 |
中国音乐学 |
1997 年 3 期 |
戴明瑜译 |
20 世纪音乐风格的理论问题(〖俄〗 T ·格里戈里耶娃原作) |
交 响 |
1997 年 3 期 |
邢维凯 |
黑格尔的情感论音乐美学及其对欧洲 19 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影响 |
乐府新声 |
1997 年 3 期 |
高为杰 |
论当今音乐风格的演变 |
音乐艺术 |
1997 年 4 期 |
修子建 |
欧洲中世纪早期的音乐美学思想(节选)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
1997 年 4 期 |
汤亚汀 |
西方民族音乐学的后现代主义宣言——《音乐实践的描述与描述的实践》评价 |
黄 钟 |
1997 年 4 期 |
叶松荣 |
关于西方音乐研究中的认识问题 |
人民音乐 |
1997 年 10 期 |
汤亚汀 |
欧洲音乐的同一性与多样性(〖美〗菲力蒲·波尔曼原作,汤亚汀编译)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
1998 年 1 期 |
曹光平 |
从 20 世纪世界音乐的变革看 21 世纪的音乐与音乐传播 |
中国音乐 |
1998 年 1 期 |
王富民 |
统一音乐家姓名译名刍议 |
音乐艺术 |
1998 年 2 期 |
蔡良玉译 |
谁在乎你听不听(〖美〗巴比特原作)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
1998 年 2 期 |
司徒壁春 |
20 世纪欧美音乐的都市特性 |
音乐艺术 |
1998 年 3 期 |
王 晡 |
方法:在实践中开创,在交流中开拓( 上、下)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
1998 年 3 ~ 4 期 |
高士杰 |
基督教精神与西方艺术音乐传统 |
中国音乐学 |
1998 年 3 期 |
赵维平 |
西洋音乐史上的“均”(〖日〗东川清一原作 赵维平编译) |
中国音乐 |
1998 年 3 期 |
许勇三 |
提高对西方音乐时代风格的认识 |
音乐学习与研究 |
1998 年 3 期 |
徐康荣译 |
古以色列 / 巴勒斯坦音乐史的若干疑点 : 史料记载还是考古证据(〖以色列〗约阿西姆·布劳恩原作) |
黄 钟 |
1998 年 3 期 |
欧阳韫译 |
音乐历史编纂学当前的争论(〖美〗利奥·特莱特勒原作)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
1998 年 4 期 |
黄 虹 |
精神分析学与音乐史人物个性心理研究——西方音乐史研究中的心理学方法初探 |
中央音乐学 |
1998 年 4 期 |
郑建林 |
从酒神精神到强力意志——尼采音乐美学思想述评 |
中央音乐学 |
1998 年 4 期 |
朱敬修 |
西方音乐风格演变的内涵辨析 |
交 响 |
1998 年 4 期 |
劳 丹 |
试述柏拉图音乐教育思想 |
黄 钟 |
1998 年增刊 |
于润洋 |
关于西方音乐特征的历史透视和反思 |
人民音乐 |
1998 年 8 期 |
蔡良玉 |
我国西方音乐史专著方法回顾 |
人民音乐 |
1998 年 9 期 |
王丹丹 |
不同历史时期西方音乐学的研究重点 |
音乐艺术 |
1999 年 1 期 |
洛 秦 |
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一、二、三、四) |
音乐艺术 |
1999 年 1 、 2 、 3 、 4 期 |
于润洋 |
苏珊·朗格艺术符号理论中的音乐哲学问题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
1999 年 1 期 |
周凯模 |
中国人如何研究西方人的音乐历史——研究者的再定位及其方法拓展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
1999 年 1 期 |
茅 原 |
评吴梅著《贝多芬》 |
交 响 |
1999 年 1 期 |
李诗原 |
音乐学分析:从文本到话语——西方音乐作品研究方法的哲学背景 |
黄 钟 |
1999 年 1 期 |
孙星群 |
中国先秦与古代希腊音乐思维之比较 |
音乐艺术 |
1999 年 2 期 |
汤亚汀 |
西方民族音乐学思想的历史轨迹 |
中国音乐学 |
1999 年 2 期 |
郑兴三 |
西方音乐史研究方法述论 |
人民音乐 |
1999 年 2 期 |
吴 宁 |
作品分析中的哲学释义学 |
音乐学刊 |
1999 年 2 期 |
祁宜婷 |
为音乐史正名——作为历史学分支的西方音乐史学 |
中国音乐学 |
1999 年 3 期 |
刘 瑾 |
音乐史研究中主观因素渗入之现象初探 |
音乐学刊 |
1999 年 3 期 |
赵 海 |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修辞学”及其蕴涵的美学理念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
1999 年 4 期 |
淩宪初 |
浅议西方音乐史教学改革的空间扩展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
1999 年 4 期 |
郑 苏 |
近十年 EML 在西方的新发展与女主义研究 |
中央音乐 |
1999 年 4 期 |
王虓 |
后现代主义音乐的文化特征 |
黄钟 |
1999 年 4 期 |
郭树群 李瑞津 |
从中西音乐文化中的某些共性因素看音乐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
交响 |
1999 年 4 期 |
阮 红 |
关于音乐史时代的划分——音乐史上文艺复兴时期的划分依据 |
乐府新声 |
1999 年 4 期 |
杨曦帆 |
对现代音乐的哲学思考——兼论表现主义 |
音乐学刊 |
1999 年 4 期 |
姚亚平 |
音高结构历史演化概要 |
中国音乐学 |
2000 年 1 期 |
张晓农 |
人文传统背景与中西声乐文化差异之比较 |
交响 |
2000 年 1 期 |
张弦 |
走进贝桑松 |
人民音乐 |
2000 年 1 期 |
宫宏宇 |
醉心中国音乐的杰克· 鲍地 先生 |
人民音乐 |
2000 年 1 期 |
童昕 |
风从瑞士来 |
人民音乐 |
2000 年 1 期 |
王耀华 |
交流成果检阅队伍的盛会——记第三次中国比较研究国际会议 |
人民音乐 |
2000 年 2 期 |
陶亚兵 |
周勤如 |
为《音乐中国》(英文双季刊)创刊号发行答记者问 |
人民音乐 |
2000 年 2 期 |
于庆新 |
黄烽编译 |
《摇滚音乐唱片 200 张》(二四) |
人民音乐 |
2000 年 2 期 |
蔡觉民 |
西方传统记谱法的变迁 |
黄钟 |
2000 年 2 期 |
凌宪初 |
欧洲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变异 |
黄钟 |
2000 年 2 期 |
姚恒路 |
西方现代音乐中体现音乐语言陈述功能的特殊过程 |
黄钟 |
2000 年 2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