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 Brahms

 
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 Op.35
 

勃拉姆斯的这首《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 Op.35 ,作于 1862 ~ 1863 年,勃拉姆斯把这首变奏曲当作练习曲而作,共 28 段变奏,与《亨德尔主题变奏曲》并称为他变奏曲创作的巅峰。其主题取自帕格尼尼所作《 24 首随想曲》 Op.1 中最后一首 a 小调主题。当时舒曼作过《帕格尼尼狂想曲的练习曲》 Op.3 和《帕格尼尼狂想曲的演奏会练习曲》 Op.10 ,勃拉姆斯创作这首变奏曲似乎也是向李斯特的《帕格尼尼大练习曲》挑战。

这首变奏曲 14 段为一卷,共两卷,其中穷尽钢琴表现技巧的变化,各卷最后的变奏都做终曲型的处理。钢琴家罗森达尔有一天问勃拉姆斯,是不是非把全部变奏曲一口气演奏完不可,当时勃拉姆斯笑着说:“在奏完第一卷之后,不妨休息休息,如果听众仍未满足而喝彩时,那就再演奏以下部分好了。”

主题清晰明快,虽然一共有 12 小节之长,但因为开始的 4 小节与后面的 8 小节分别加以反复,所以算起来是 24 小节。勃拉姆斯在整个变奏曲中,大体上保持着这一结构,只是在各卷的最后变奏中加以终曲式的扩大。乐曲中到处充满着艰深的钢琴弹奏技巧,以及惊人的变奏曲写作技法,因此克拉拉·舒曼认为是一首“魔术师的变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