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坦威 Steinway 的历史
 
 
 

1825 年 2 月在德国一个叫 Seesen 的小村庄里, Heinrich Engelhard Steinweg 在自己的婚礼上弹奏起了管风琴,而他的新婚妻子 Julianne 则在一旁拉动着风箱。他可能已经感觉到将有好运降临到自己。直到那个时候,他的生活经历一直都充斥着一系列巨大的不幸。 1797 年出生后没过几年,为了躲避拿破仑的军队, Heinrich 就随着母亲和他的胞兄弟躲避到了山区。在严冬的逃亡过程中, Heinrich 的母亲和几个兄弟因恶劣天气的影响而相继去世。于是, Heinrich 就和他的父亲以及三个幸存下来的胞兄弟做烧炭工勉强糊口。但 1812 年夏的一天,雷电击中了这个家庭居住的小屋。只有 Heinrich 在这场灾难中幸存下来。他从废墟和尸体中艰难地爬了出来,从此他—— Steinweg 家唯一的幸存者——开始独自面临将来的人生。

施坦威的传奇故事有着许多不同寻常、甚至是神话般的内容——这个家族的悲喜剧、一个吸引了世界众多钢琴家瞩目的音乐帝国的建立、在过去 的 150 年里取得的 122 个技术革新专利。目不识丁、一贫如洗、毫无专长又失去双亲的 Heinrich 后来和他的儿子一起革新了钢琴制作的工艺,这是最另人惊叹不已、最重要的成就。取得这样的成就,他们只用了 25 年多一点的时间。

1850 年, Heinrich 带着全家坐船来到了纽约,与许多其他工匠展开了竞争,并最终以对钢琴制作的革新打败了所有其他竞争对手。在接下来的一个半世纪里,他们设立的公司掌握了整个钢琴市场,而大多的竞争对手——一些最著名的钢琴公司——却日渐湮没无闻。施坦威公司以其对世界顶尖钢琴家一贯的支持,营造了年轻的美国和国际音乐界的文化生活。

 

从 Steinweg 到 Steinway

如果说施坦威的音乐帝国是在美国茁壮成长起来的,那么种子就在欧洲。 Heinrich 定居在德国的 Seesen ,当时是一个细木工匠,业余还是管风琴的修理匠。但那时,他对一种从英国传出的新式乐器越来越感兴趣。人们称它为 Piano-Forte (钢琴的旧称),意思是柔和嘹亮(因为和竖琴不一样,这种新乐器发出的音量取决于弹奏琴键力量的不同大小)。 Heinrich 自己努力地研究了这种新式乐器,最终在自家的厨房里制作了一架钢琴。

他和妻子共有九个孩子(第十个孩子夭折了)。这些孩子都是在钢琴乐声缭绕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们的父亲一直都会告诉他们这种绝妙乐器的许多独特之处。 Steinweg 一家创建了一个工场,在那里 Heinrich 和他的儿子们—— C. F. Theodore ,小 Heinrich, Wilhelm , Carl 和 Albert ——辛勤工作着。当 Heinrich 这个固执的完美主义者认为 Steinweg 自家制作的钢琴足够好时,他在不伦瑞克州展览会上公开展示了这些钢琴,并凭借一架三角钢琴和两架直角平台钢琴赢得了金奖。施坦威不仅牢牢树立了追求完美的传统,而且——据说由于不伦瑞克公爵当时以 300 马克的高价买下了这架三角钢琴——还意味着他们的钢琴将占据市场的至高点。

在强烈的热望推动下, Steinweg 一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场的工作中;一年制作 10 架钢琴。然而在 19 世纪 40 年代后期,他们所在的德国经济状况却开始变得不利。中世纪的同行业制度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一场政治起义—— Carl Steinweg 参与其中——导致了业务的衰退。销售量大量下滑, Heinrich 知道他们在别的地方可以有更好的发展。 Carl Steinweg 坐船远航到纽约,为的是看这个新大陆是否适合整个家族及家族业务的发展。他大为称赞这个地方 , 于是 Steinweg 一家打点了家当,离开他们在 Seesen 的大住宅和花园搬到了纽约 Hester 大街上一间租来的房屋。

一家人大多一起搬走了。但家族中的技术能手 C. F. Theodore 却留了下来。他把美国称作“不公平的土地”,认为那里有恶劣天气和举止不文明的音乐会听众。因此,他选择留原地。当家族在纽约开始兴旺发展时,他通过书信与他们交流。即使后来一度被劝说成功来到美国同家族其他成员团聚,他也只是在那里呆了 15 年。在此期间,他多次回到德国的家中。 1880 年,他告别纽约回到德国,从此再也没有离开家乡。这是施坦威公司在美国以外把德国作为最重要的基地的原因之一。

Heinrich 和他的儿子们抵达纽约后,和当地技术娴熟的钢琴工匠们一起工作。他们不仅学习制作钢琴的各个细节,还去了解美国的钢琴行业是如何开展业务的。 1853 年, Heinrich 和他的儿子们创立了他们自己的公司 Steinway & Sons ——带有美国色彩的名称。第 483 号钢琴作为第一架在美国销售的施坦威品牌钢琴,在 1853 年以 500 美元的价格出售。如今这架 483 号钢琴被陈列在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竞争激烈的纽约市场就像是一个十分坚硬而难以打开的坚果,但施坦威家族以精湛的工艺打入了这个市场。为了赢得人们的认可,在纽约宏伟的水晶宫殿举办的美国艺术学院展览会上,他们将制作的钢琴——一架直角平台钢琴,该种钢琴占施坦威在美国销售量的 97% ——公开展出。这架琴箱没有任何装饰的钢琴一开始并没有受到很大关注。但是据说,这架钢琴弹奏时发出的乐音在评委和参观者中一举掀起了轰动。评委们的一致评判是:在所有 19 架参加展览比赛的钢琴中,施坦威公司制作的这架钢琴是最优秀的。

施坦威公司的惊人发展——在不到 10 年的时间里,公司成为美国最大的钢琴制造商——有几大因素。其一是较好的运气。当时是美国钢琴制造业发展最有利的时期。在 1830 年至 1860 年间,美国不断增加的中产阶级把钢琴视作客厅必要的摆设。在家中,钢琴是美国人闲余时的焦点,不仅用来娱乐,而且逐渐成为中产阶级订婚用品。

施坦威另一个关键成功因素是这个大家族有着多种才能。在公司经营的多年里,公司都是由一位同时拥有精湛钢琴制造技能和敏锐商业头脑的家族成员掌管。在公司的成长期,小 Henry 掌管了公司。

而当时,钢琴( Pianoforte 这个较长的名字被逐渐淘汰)也经历着发展时期的困难,尤其是美国恶劣的气候给琴弦和钢琴的木材带来了不利影响。施坦威找到了多种解决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融入了一系列革新设计中。

在钢琴乐的黄金时代,演出从酒吧间转移到了大型音乐厅,因而需要嘹亮、饱满的钢琴发音。增加钢琴音量的唯一办法是增大琴弦张力,但钢琴承受如此大的张力不可能超过一小时。上弦用的板采用的是木材或几块金属,很容易因张力牵引而变形。小 Henry 早年学徒期间曾见过整块铸铁板框架的制作,对其稳固性能印象深刻。但不足之处在于钢琴会因此有鼻音和金属的刺耳声。 Henry 采纳并改进了这种铸铁板框架,使其更牢地固定在琴箱中。他还研究出如何在直角平台钢琴和三角钢琴上“跨架琴弦”,在 1859 年成为第一个在三角钢琴上“跨架琴弦“的钢琴制造商——这种钢琴象征施坦威的完美卓越。

当时的传统方法是为钢琴平行上弦。采用“跨架琴弦”的钢琴,其低音弦斜跨于高、中音弦之上,使低音弦有更悠扬和饱满的音色。跨架琴弦的做法还使得琴码(将琴弦振动传递到音板的一根木条)移到了音板中央。其共鸣效果就好比是在击打鼓膜中央而非边缘而产生的效果。 Henry 设计的上弦方法还使琴弦呈放射状而不是平行,这样能尽可能降低琴弦之间受各自振动的影响。最后,对于击弦机——将键击转换为毛毡琴槌对琴弦敲击的机械装置, Henry 对当时“双擒纵”的最新发明作了改进,使弹奏者在琴键复位之前能第二次敲击琴键以重复一个音符。

  Henry 在 1859 年制作的这架钢琴奠基了施坦威珍贵传统,但他有生之年没能看到这架钢琴得到人们的充分欣赏。 1865 年,施坦威家族遭到了残酷的打击,那年小 Henry 和 Charles —他们在联邦军队服役,曾在美国内战初期时阻止了反草案的暴乱者在集体暴动中对施坦威工厂的纵火(他们应该还击这些暴乱者!)——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相继去世。小 Henry 死于肺结核,年仅 34 岁; Charles 在德国休假时死于伤寒,时年 36 岁。

  两个儿子的去世给年迈的 Heinrich 带来了严重的精神打击,施坦威公司的业务面临着危机。施坦威工厂的一场罢工导致了劳工问题。 Heinrich 当时年近七旬(他辞世于六年后),精神处于极度悲伤,同时仍拒绝学说英语。他完全不适合掌管公司。于是公司的担子重重地落在了 William 的肩上。当时只有 30 岁的 William 成为了施坦威第一任总裁。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极大地推动了公司的发展。

 

成为一种文化标志

施坦威兄弟们全受到过良好的文化教养,也都有音乐天分;他们弹奏钢琴都还不错,而 William 更是一个很好的歌手。比起其他兄弟, William 更能体会到施坦威公司的成功对这个家族的意义。以自己不凡口才、儒雅举止和施坦威家族特有的精明, William 同曼哈顿精英们打成一片,经常在社交聚会上为著名艺术家伴唱。他还是一名重要的慈善家,在纽约爱乐乐团、大都会歌剧院和众多其他机构都慷慨设立了基金。

他下定决心让施坦威这个名字同美国音乐品位的培养永远联系在一起。 Willliam 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为音乐家们设立施坦威钢琴陈列厅。 1866 年,在施坦威公司第 14 个街边陈列厅后面, William 设立了第一座施坦威音乐厅。从建筑本身来看,这个音乐厅简单却不乏高雅,音乐厅拥有的 2000 个座位使其成为这个城市的第二大聚会场所。直到卡耐基音乐厅在 1891 建成开放之前,施坦威音乐厅一直是纽约音乐和文化生活的核心。在这个音乐厅里不仅举办音乐会,还有讲座、 Charles Dickens 作品读书会、第一个以电话传送的钢琴音乐会(来自费城的一个音乐厅),奇特的是甚至偶尔还有降神会。随着施坦威音乐厅的开放,施坦威家族在这座城市的文化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施坦威家族来说——尤其是 William ——业务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施坦威音乐厅不仅仅只是对纽约这个城市的文化献礼;它还是一种市场营销的手段。在演出时节的每个夜晚,听众们都要从音乐厅正面上施坦威这个名字下列队走进大门,然后一路经过施坦威陈列厅中展出的许多钢琴,最终来到音乐厅。

施坦威音乐厅历史上最重要的演出活动是在 1872 年的秋季,当时俄国著名钢琴家 Anton Rubinstein 在施坦威音乐厅里举办了他首场也是唯一一次美国音乐会巡演。小 Henry 努力了多年赢得了名人对施坦威钢琴的认可,而 William 则说服 Rubinstein 在巡演中专用施坦威音乐会三角钢琴。 Rubinstein 的巡演产生公众效应及带来的威望在美国乐界是史无前例的。这位眼神充满激情、潇洒儒雅的音乐家所到之处都受到众人的崇敬。在近 8 个月的时间里,他辗转美国各地,几乎每天演出一场音乐会。在同样也是在施坦威音乐厅举办最后一场告别音乐会上,当 Rubinstein 结束最后一首乐曲时,人们向蜂拥上舞台拉 扯他的衣服想要扯下一粒纽扣或是一小块衣布以作纪念。哭泣着的女观众们几乎是拥抱着他。在这狂热的 8 个月中, William 和 Rubinstein ,一个德国人和一个俄国人永远地改变了美国的文化风景线。从那时开始,弹奏施坦威钢琴有了不同以前的意义。这意味着无论是内布拉斯加州的农夫妻子,还是初次在曼哈顿社交场合露面的姑娘,也或者是一个平凡的酒吧间钢琴手,当他们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开始弹奏的那一刻起,他们都能宣称自己同世界上完美的东西联系了起来。如今世界上的著名钢琴家都希望能弹奏施坦威的钢琴,这体现了施坦威始终保持的威望。

 

Theodore 的革新

在小 Henry 和 Charles 去世后, William 自己一个人不足以挽救公司的局面。于是,他很快向 Theodore 求助。在过去的 15 年里, Theodore 在德国经营着他自己的门店。整个家族都知道,他不愿在美国定居。但两个兄弟去世的消息使他不得不来到公司在纽约的总部同 William 共事。 William 和 Theodore 合作的 20 年带来了巨大的成果。 William 继续努力把施坦威这个名字同世界音乐家精英联系在一起,而 Theodore 则改进了小 Henry 设计制作的钢琴。 Theodore 是个能干的工程师和声学家,他个人在这 20 年里获得了 41 项专利,给钢琴增添了难以想像的性能。和小 Henry 所作的改进不同, Theodore 大多的革新专利——现今的钢琴中,几乎每架都有——都是一种全新的发明。这些专利包括能使现有的框架承受加倍琴弦张力的铜铁合金材料、可互换的击弦机总成部件、用来将整块层压木材压制成琴箱外壳的设备(这使外壳不容易开裂)和可能是最具独创性的“双弦列”。

只有像 Theodore 那样,有天赋为那些看似无用的事物挖掘用处才能发明双弦列。自从钢琴诞生以来,在受到琴槌敲击后振动琴码的琴弦“发音段”一直都受到琴码和调律钉之间固定距离的限制。钢琴制作商都是以毛毡制音器来防止琴弦的固定发音段发出不和谐的振动。 Theodore 对此进行研究后决定通过采用一块滑动金属条调节发音段,这也称作“弦列”,能同琴弦的发音段和谐振动。这种革新使音色更饱满,在高音区尤为显著。